目前,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得教學內容逐漸現代化。在此基礎上,在線教師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而其潛在危機也在不斷加劇……面對全新的時代機遇與挑戰,教師這個職業正被賦予新的要求。
教師傳統的“內容知識+教學知識”的二元知識結構已經難以適應未來人才培養的要求。技術知識將成為新的要素,并與“內容知識+教學知識”日益融合,構成未來教師的基本知識框架。那么,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將會是怎樣的呢?
一、網絡學習空間,提升基于技術的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教師進行專業學習并伴隨其整個教學生涯的一項重要技能。網絡學習空間能夠支撐教師對其教與學的資源、成果和經驗進行體系化梳理及提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資源庫,形成伴隨其教學生涯且動態積淀、更新的知識庫,提升教師基于技術的知識管理水平,進而更加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網絡研修共同體,讓個體連接群體智慧。
教師作為職業,擁有數量龐大的群體,但具體到個人,卻往往缺乏與群體尤其是與其中最優秀個體進行有效互動和協同的通道,難以便捷連接和充分共享教師群體智慧。因此,學校應積極構建名師網絡工作室,廣泛而活躍地開展話題研討、學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學磨煉,形成以名師為中心的多層次網絡研修共同體。讓教師與教師之間打通互聯共享資源的通道,享受不同教師的智慧和教學成果,促進教師個體發展。
三、在線開放課程,提升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
開放課程不僅是單向傳遞,在將課程發布的同時,評價、反饋、建議與交流亦隨之而來,促使并支持課程發布者更新內容、修正觀點、優化設計,課程由此也被注入新的生命力。依托速課網的移動教學應用工具平臺,已經匯聚了全國名校名師和一線骨干教師優質課程上萬門、微課程及課件資源150萬余個,為教師挖掘教學資源、開發與設計課件資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四、基于錄播的自診式教學觀察,實現更有效的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平臺。在錄播教室日益普及的今天,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基于錄播教室的自診式教學觀察,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完成2次錄播教學觀察,基于可見的、真實的教學行為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反思,不斷磨煉和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五、“互聯網+”,激發教師的活力與潛能。
從深層次講,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于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與幸福感。讓教師的創造獲得認同、勞動得到尊重、知識體現價值才能夠有效激發教師的活力與潛能,促使其主動而持續地成長,而“互聯網+”正是這樣一條理想路徑。速課網作為我國教育信息化下影響力較大的移動教學平臺,輻射全國200余所學校,20余萬教師。在速課網,一個課件資源的發布,數十萬在校學生受惠;一次在線課程的分享,無數個在職教師學有所進;一場線下研修的開展,可以吸引全國各地教師的熱烈參與.......在這里,教師的職業夢想能得到實現并持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