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是實現教育目標和教育理想的必要抓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課程建設是教師提升的必由之路,并與質量提升共生雙贏。
一、如何架設課程建設與學校發展的聯系橋梁
(一)建設學校特色課程,使學校文化可感可悟、可學可傳
學校發展中,文化建設很重要。文化是一種個性,是學校建設、管理、發展的獨特品格和風姿。通過學校課程來承載文化傳承就使學校文化有了質感。在學校課程設置、教材編寫使用中滲透學校文化內涵,讓文化與課程相生相伴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
(二)建設學校特色課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讓開設課程,編寫和使用教材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能大大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一個教師能開出自己的特色課程,能編寫教材,不經意間他的專業素養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學校要給教師下任務,促成長,尤其是年輕教師多、缺乏名師引領的學校,更要用這種方法促成長,縮短教師成長周期。
(三)建設學校特色課程,實現與質量提升共生雙贏
教育質量是一所學校的名片,是學校教育成果最直接的體現。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在學校課程建設中要確保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要提供動手能力培養的機會,使學校課程成為一個能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充足發展、個性得以張揚的系統工程。
二、如何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當學校課程逐漸豐富的時候,我們還應該關注到的是學校的特色發展。學校的特色發展必須進入課程領域。一所學校的資源是有限的,特色課程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關鍵要素和核心標志。特色課程的內在標準,主要體現在:
獨特性,是指與同類學校的課程體系相比所表現出來的種類的差異性,具備“人無我有“之一般意義。獨特性的本質是個性化。之所以能稱為特色課程,是其鮮明的個性所決定的,課程的辨識度比較高。
優質性,是指與同類其他學校相比所表現出來的品質的卓越性,具備“人有我優“之一般意義。特色課程有別于非特色課程,不僅僅體現在獨特的風格差異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出色的育人成效上、正因為有了優質性,特色課程才會得到公眾的承認,才會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多樣性,是指特色課程盡管獨特但并非唯一,表現為形形色色、不拘一格。多樣性既有種類的多樣,也有層次的多樣,還有實施的多樣。
穩定性與動態性的結合,是特色課程的重要特征。穩定性是指經過較長時間的課程實踐,逐步積淀升華而成的,而一經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從而使獨特的整體風格和出色的育人成效能夠長期地顯示、保持和發展。穩定性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穩定是發展中的穩定,形成自己的標志性的、有辨識度的東西。
探索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走向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了幫助學校教師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力拓科技提供了多種課程建設以及課件資源制作的解決方案,融合文本、圖片、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種媒體內容,幫助教師解決教學資源開發難題,并通過力拓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廣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