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是從翻轉課堂涌現出來的新概念。 從總體來看,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數字化,數字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協助老師上課,同學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反復查看。國內微課領航人李玉平認為微課程是由“文字+圖片+畫面”組成。他強調說微課程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基于一個問題,層層深入,策略水到渠成。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則認為微課程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微課程主要記錄的內容有兩點:一是記錄教師他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二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他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微課程不同于傳統的編教材,這些大約只有60秒長度的展示帶有具體的結構,它們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演示。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其主要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時間微。為了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微課程的微視頻時間較短,一般都在10分鐘以內,這樣不僅能有效利用零散時間,而且學習效率更高。
2.內容微。“微課程”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精煉。
3.主題顯。微課程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主題突出。“微課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來進行教學,或是反映課堂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微課程的教學內容精簡,目標比較單一,同樣主題也就更加突出了。
4. 交互強。微課程不局限于課堂上的知識傳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任一時間進行觀看學習,遇到疑難點可以隨時在網上進行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
那么,微課程的設計與編教材有何區別?
(1)微課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對比下,紙質教材和微課程的區別,紙質教材它是一個嚴謹的知識體系縮比,它客觀介紹學科知識,它沒有故事感。而微課程主題明顯,內容細微生動有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微課程:靈活的教學策略
紙質教材是通過國家統一課標,使用學術性、專業性語言來描述課間知識的,而微課程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教學策略,更加豐富多樣的,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另外,紙質教材是全體學生用同一個版本,同樣的教學,而微課程可以針對不同興趣、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采用更加靈活、個性化的施教方法。
(3)微課程:可以互動,集體的智慧
紙質教材是單一的紙張載體。因此,它只有一種方式就是略體。而微課程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用移動技術,進行聲音動畫、視頻互動,這一點是紙張教材永遠做不到的。因為他受到載體的限制。再者,如今的紙質教材往往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編輯,是少數群體的智慧。但微課程不一樣,全中國成千上萬的老師,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發揮自己的魅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微課程作為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課程內容,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中凸顯極大地優越性。開展微課程的前提是對微課程進行設計,制作適合課程中使用的微課件。速課網是國內最早的移動教學應用工具平臺,提供專業的移動微課制作,根據教學課程所需的內容,制作專業性、強交互性的微課件,幫助學校、單位、個體教師提升移動教學效率,創建移動教學體系與課件實現教學效率提升及知識兌現,助力微課程全面普及與運用。